2013-04-27

慢工出版人訪談(一)- 理念


由於慢工時不時的收到讀者的各式疑問,以及想更了解慢工的意願,在此僅以出版人自問自答訪談集做為對大家的回覆。


成立出版社是什麼緣由呢?

黃:緣由當然是說來話長,但想做孤僻一點的工作可以說是一個重點。


出版社也不是很孤僻吧?

黃:其實我是住在鄉下釀啤酒,但內心畢竟還是想回去做文化方面的東西,所以就打起了做書的主意,因為這個不太需要拋頭露面,而且我會做美編又會印刷也會做網站,所以可以繼續待在鄉下。



釀啤酒這想法是哪來的啊?

黃:在做啤酒之前是在做劇場和影像等等,不過我相當厭惡寫企劃要補助,也不太喜歡團隊工作,所以就決定找個能賺錢的又能自己做的事,賺了錢再養文化。



釀啤酒不是很一般的想法....

黃:有天有人和我介紹比利時的Trappist修道院啤酒,當年有些修道士不願依賴政府,而且他們閉門修行也不願由信徒供奉,所以就決定自給自足做一些產品供修道院生存,並且立下一些規定,像是產品必需由修士在院內自行生產,多餘的收入必需投入社會,工作不得妨礙修行禱告等宗教活動。我覺得這些人實在太棒了,所以決定效仿,由自己的勞動生產來養文化事業,並且以不妨礙我的自由生活為原則。



對你來說獨立出版的定義是什麼呢?

黃:從字面上來說就是能夠獨自站立,沒有什麼東西撐你也可以站的穩穩的。自立更生,自給自足...不依賴補助,不追求市場需求,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書賣書的策略和方式。

這只是我對慢工的定位,不是用來判斷別人的定義,是不是用這個稱乎也不是很重要,能維持以上原則又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賺不了錢兩下就倒下去立不住那就不能叫獨立了。


紀實漫畫這個想法是哪來的呢?

黃:先談“紀實”的部份,我從大學時代就對紀錄片非常有興趣,也看了一些紀實文學,加上喜歡去不同的國家居住或工作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所以紀實其實就是幫助和加快我對世界的探索。

說一個真的故事和一個虛構的故事在技術和技巧上其實是一模一樣的事,但“真實性”本身還是有一股很強的張力。

真正憾動到我的紀實作品是德國導演荷索的紀錄片和村上春樹的地下鐵和約束的場所兩本書。這裡就不詳談這些作品,但是是這些作品讓我相信紀實可以走得很遠,也許遠過真實。

“漫畫”的部份我要聲明其實我不算是漫畫迷,雖然小時候也挺愛看漫畫,甚至還曾經跑去學畫漫畫,但這一切都和我今天所做的事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漫畫對我而言是成千上百的表達方式中的一種,當我在法國看到有人用這種方式去做自傳、他傳、口述歷史紀錄這些東西的時候,我一來覺得新鮮,二來覺得是個好主意,於是這個好主意我就放在心上了。第一部看到的紀實漫畫是我在伊朗長大,這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一個例子,當時我的法文還不是很好,但透過漫畫的方式我也能相當投入其中,所以這個以傳達媒介來說是很親民的。

離開法國以後我嘗試拍一些紀錄片,對我而言最大的困難大概是在拿著攝影機對著少數民族或者中下階層的人,對他們和我而言都相當地不自在(當然有些人這方面很厲害可以讓對方忘了攝影機,但我就是不太行)。而且需要團隊和長時間在外都是很大的麻煩。我開始想到如果是紀實漫畫不但不需要拿著攝影機對著人,還能把人們述說的過去用很經濟的方式畫下來,不是很好。

還有一個重點是傳播方式,紀錄片要四處參展,跑宣傳,即使成功參展,你上不了院線,能看到作品的人還是相當有限,就算人家都把DVD買回家了,想要看的時候還得要拿機器把它放出來,家裡螢幕不夠大的話,效果還不好。書在這方面就呈現了它的簡單和單純,你想辦法把它賣出去以後,如果是本好書,它自然就在各人家中流芳百世了,想重看想介紹給朋友拿出來翻一翻,買的人不喜歡還可以把它賣去二手書店,只要我印得出各種語言,拿去再落後的地方都能被傳閱,停電也沒在怕的。可能是搬到鄉下的關係,我越來越傾向使用簡單的媒介。

因為以上種種的理性思考加上我突然很想做的衝動,於是就做了。


那麼哪來的衝動呢?

黃:大概是這幾年走遍了很多地方,做了自己沒想到會做的事,認識了各種行業和階層的人,我的世界觀每天都在變,自己覺得這樣很好玩,也覺得這個世界驚奇不斷看都看不完,而許多人卻只是從歷史故事、傳說、電影、被操控的新聞或觀光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元性每天都在不斷地消失,這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就很衝動地想做起一個系列的亞洲紀實漫畫,讓大家換個角度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為什麼是亞洲呢?

黃:一來是我比較熟悉,二來是出版社比較小專精一點比較容易成功,三來是亞洲有許多國家是被這個世界忽略的,除了比較主流的東西以外,都很少互相去看對方的文化。譬如說中國境內吧,東南西北的文化天差地遠,那當我們在談“中國文化”的時候到底在講什麼,有沒有去想過呢?我在雲南住了四年,跑來跑去的,都還搞不清楚雲南各地的文化,所以說做亞洲範圍也算大了,但再縮至一個國家,我也覺得沒意思,因為目的也就是希望能讓讀者擴展視野到不同的國家。


現在慢工是否由亞洲各地的人所組成呢?

黃:因為才剛開始做,所以由於地緣的關係,台灣人比較多。但我的目標確實是彙集亞洲各地的作者,尤其是寮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這些地方,其實我對香港日本韓國當然也是非常地有興趣,但這些國家畢竟各方面都比較發達,你要去探索他們的文化都不難,不論是漫畫、紀錄片、書都很多了,甚至以外文所寫所譯的也都很多。

寮國街頭
越南街頭
我覺得要做就先做比較少人做的地方吧,不過要找到這些地方的好作者也不是容易的事,我在努力,找到會畫的人,對紀實也有興趣,然後解釋紀實漫畫是怎麼回事,確定對方的敘事能力可以,從大網、腳本、分鏡到完稿一路盯下來,給意見。


你都是如何找到這些作者的呢?

黃:有我認識的,有在網路上看到以後厚著臉皮寫信找來的,也有透過朋友介紹的。


其中有許多的新人。

黃:我想不能稱他們為新人,而是非職業漫畫家,也就是他們不以漫畫為職業,但這無礙他們作品的專業性。其實職業漫畫家有時候太過於沉浸在這個環境中,或者因為不斷地趕稿而會落入一些行內的程式或者找不到新意,所以我蠻喜歡非職業漫畫家的。有些人也許就只會畫這麼一本了,因為他們有畫的能力,而他們有一個想說的故事,我幫他們完成了,他們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實應該說這些人從來都沒有走出過他們的生活,他們在正職之餘的時間一點一點的慢慢畫,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退一步看自己的作品。對某位作者來說,這甚至是他工作之餘抒壓的方式。我認為他們放進漫畫裡的熱情和力度是不同於職業作者的。


和沒有出版過漫畫的人合作編輯需要注意些什麼?

黃:他們都很會畫,我從不擔心完稿,只要大綱是我有興趣的東西就可以開始進行,但我通常一定會直到通過分鏡才簽約,因為分鏡對我而言是漫畫的靈魂,分鏡不行畫得再好也是枉然。能夠做出有個性的分鏡當然是最好,但要能把故事說得通順是最重要的,再來就是畫面的平衡感和整體的節奏,這些東西沒有經驗的人確實會忽略,但我挑的作者都是一點就通的人,我只需要說哪裡有問題,他們自然會找出解決的辦法。

Jimmy的分鏡

怎樣能夠培養好的分鏡能力?

黃:多看好的、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漫畫,還有電影。少看好萊塢和電視,那會把你的視覺語言完全程式化。如果沒有錢就去借或看盜版的也沒有關係。遇到好的作品要看好幾次,看的時候要用腦分析。
要記得沒有所謂的程式,也就沒有所謂的反程式,只有所謂恰當,找出恰當的圖像,恰當的語言,恰當的節奏就是作者的工作。
  鈺琦的分鏡

回到紀實來,什麼樣的主題可以算是紀實呢?

黃:任何真的發生過的事都可以,如果有人想要畫他做的夢我應該也可以接受喔。


是不是想做一些關注社會的東西呢?

黃:不一定,紀實的東西難免會和社會有所牽連,但我們並非記者也不是在寫新聞,那些事留給該做的人做就可以了,我認為一個作者應該走得更遠。一個事件是當下的,但它的背後有著更深遠的東西,要把那個挖出來。我對人性、個體性或者某個群體文化這樣的東西更有興趣。以個人的、詩意的或情感性的眼光去描述也是很重要的,這和報導完全是兩回事。


慢工鎖定的讀者是?

黃:我很貪心,我要接觸世界各地的人,所以打算印刷多種語言版本。絕對不會僅鎖定既有的漫畫讀者,而是所有對紀實有興趣的人。另外依據每本書的內容會開拓不同的族群,譬如茶坊的一天一定會有許多愛茶的人會有興趣,工廠可以觸動勞工階層,這才是做出版的樂趣。

茶坊的一天草圖

談談“慢工”。

黃:一開始只是因為我用手工印很花時間,但希望做出細膩又有手感的書。後來發現我的作者也是超級慢工,大家都畫得好細,真的是花上大把時間在琢磨。簡單說叫做慢工,就是希望大家直接想到作品會是細活,不過英文裡就只是慢而已....哈哈。此外也是想和速食型的漫畫做一個區別,我們不做簡單易嚼的東西,希望大家慢慢欣賞,細細品味,用30秒看一頁完全是對作品的不敬哦。


談談你的blog

黃:我其實是很討厭寫blog的,畢竟文筆沒有很好,也不是什麼專家,但是既然要做紀實漫畫,書又出得那麼慢,總得要貢獻和培養讀者,所以就花時間介紹既有的好作品,讓大家先認識我所謂的紀實漫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培養一些未來的紀實作者,所以除了紀實漫畫,我也介紹一些很好的紀錄片和報導文學,因為創作的根本性是相同的,多了解一些好作品才能創作出好作品吶。


說到這個,既然書都還沒出,為什麼一直發慢工快報和作者、作品的介紹呢?這樣不是要讓大家等很久,而且出書的時候不是都沒梗了?

黃:哈哈,如果書就是要做這麼久,就讓大家一起體會有什麼關係。我認為你看著廚師煮菜過程再吃下去的菜和人家直接送上成品的菜味道是不同的。我對所有東西的製造過程都很有興趣,我覺得這個世界被工業化以後,我們手上用的眼前見的離它們原始的樣子實在太遠了,東西是如何轉變而成你手中的樣子,我們一點概念也沒有,這實在太沒有人性和真實性了,所以我想稍微扭轉只推銷成品和把成品送到你手中的方式,讓讀者認識這些未來要駐進家裡的書是怎麼生出來的,大家才會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它們。


大家都很心急的想知道什麼時候及哪裡能買到慢工的書呢?

黃:我說你們真的不要心急,你們一急我就急,一急就不出細活了是不是?而且大家都要顧事業顧生活顧家庭嘛,Jimmy都快要抱著嬰兒畫畫了!目前為止鈺琦的故事比較短,所以明年春天應該可以出,其它的可能要明年底或後年初吧。至於在哪裡買,慢工的網站可以直售各國,直售的部份作者會有兩倍的版稅,書店部份等書出了才會有著落,請大家耐心follow.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談談印刷的事了,由於訪談落落長,出版人又要去遊走山林,我們下回再見!

想認識慢工出版社請見:www.sloworkpublishing.com

2013-04-02

韓國新漫畫


主編:金大中KIM Dae Joong
作者:金銀星KIM Eun Sung,李敬錫LEE Kyung Seok,鄭松熹JUNG Song Hee,朴建熊PARK Gun Woong,高寧逸KO Young Il,白鐘敏BAEK Jong Min,崔鏡珍CHOI Kyung Jin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2718-3
頁數:平裝176頁
圖片版權為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及作者所有





【韓國新漫畫】由香港三聯出版節取韓國新漫畫出版社旗下七位代表作者的作品片斷或短篇作品,以向讀者介紹韓國當代漫畫。看完這本書,叫人倒抽一口氣,香港漫畫家智海說的好:「韓國漫畫家,個個心中有團火,筆鋒有骨氣。他們以新漫畫創造新現實,在漫畫的領域裡,走得很前很前。」

因為書是以引進、介紹為目的,所以對每個作者的生長背景和故事背景都做了應有的文字描述,對於認識韓國新漫畫和他們的思潮相當有幫助。

本書唯一小小的不足便是翻譯,筆者不按韓文,但感覺的出中文不夠通順,有些地方無法理解,這一點在三聯的另一本法文翻譯書【印度】也有相同的問題。盼望三聯能夠改善,也希望大家多支持這本書,以促三聯出版這些作者的完整作品。亞洲各國的近代史環環相扣,政經局勢也多有相關性,能夠互相閱讀,必能建立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真實的思想交流。

以下節自主編金大中的介紹文:

“新漫畫的主力軍是30歲左右的漫畫家,他們曾經體驗了1980年代反對獨裁政權的民主化運動,在當時大眾漫畫的活躍氣氛中度過了兒童時期。”

“韓國漫畫的成長歷程一直伴隨著活躍的政治氣氛以及社會改革運動。通過漫畫,漫畫家自然而然地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的關注。他們創作的漫畫內容充分表現了韓國近代發展的主要矛盾焦點,避開了某種政治性和派系性立場,冷靜地用漫畫家自己的觀點客觀地解讀了現實社會,一方面兼顧著個性漫畫文體,一方面竭力塑造著主體性。”


金銀星KIM Eun Sung【媽媽的故事】


媽媽的故事通過年過旬老媽媽的口述,委婉地道出了一部老百姓的家族史。作者由外婆開始到母親再自身,以百年的家族史將韓國社會的大變革具體化。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部,其中講述媽媽年輕時在北韓小村莊的生活和婚前故事;第二部準備講媽媽婚後生活,以及韓戰爆發後家族避難的故事;第三部則會是作者一家在南韓落腳生根的故事。作者另作有【姑姑睡覺時發生的案件】。

李敬錫LEE Kyung Seok【媒礦村的人們】


作者自90年代開始從事底層社會生活題材的創作,成為本類型代表作家。受搖滾樂、相聲和功夫電影的影響作品中有快速剪接的動感,也在悲情的題材中表現出一種黑色幽默感。 【媒礦村的人們】故事中的媒礦工人們都知道遲早要因癌離開人世,主人公在醫生要宣告病情的那一刻堵住了他的嘴,請他寫在漆黑的背上,從此他背負著自己的命運擔心受怕。本篇以虛構的方式紀實的短篇故事,以設計過的情節畫出了底層的真相。故事強烈的表現出工人們並非因為自身命運的無可奈何而能輕易接受悲情命運,這些苦都是難以說出口的(故事中的主人翁終於決定要知道背上寫什麼時,同事都不願說出真相,就在他衝到一位會說真話的人面前時,天降大雨把字沖掉了)。



鄭松熹JUNG Song Hee【屋頂上看到風景】--乞丐還是強盜?


“如果說國家是一個程式,或是一個固定的社會結構,那麼這個程式是怎樣被編訂出來的?這個構造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很想知道在國家這個存在物生活過來,進而演化成為人的感覺、感情或感想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究竟受了誰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演變,又變成了什麼樣子?”這是作者創作三部曲的意圖,第一部【屋頂上看到的風景】描寫自己小學時代的成長生活,這篇“乞丐還是強盜?”變是出自於次。作者為了從同桌男孩那裡取得糖果,從乞丐似的哀求到到強盜般的大打出手,在這整個過程中,她的自我爭扎、自我辯解和細膩的尋思才是故事的重點。

故事中作者坦誠地面對自己兒時內心深處的黑暗面,並且細膩描述出女孩內心的轉變,故事的最後小女孩決定,她再也不做乞丐或強盜了,並非因為受到責罵(相反的同學的母親是責怪了自己的孩子不願分糖),而是因為理解、同情和羞愧。作者用簡潔的分鏡、溫柔的畫風,卻表現出一股銳利而赤祼的眼光。




朴建熊PARK Gun Woong 【鴻的故事】


“朴建熊的漫畫題材圍繞著韓國近代的悲慘歷史,1980年他將體現政治美術運動的民眾藝術和韓國畫的傳統融入作品中,進行的長篇漫畫的創作。”【鴻的故事】通過一個孩子所看到的事實,描述了濟州島四三事件的過程。濟州四·三事件(제주 4·3 사건)又稱濟州島大屠殺,是美國軍政時期至大韓民國第一共和時期早期,軍隊在韓國濟州島對百姓進行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的事件。美軍操縱了選舉,組建了南韓政權,之後實施焦土化政策,濟州島的人民對軍事獨裁統治最為不滿而起義,當時的22萬餘人幾乎全體參與。朴建熊使用版畫的強烈風格,灰色調中有油菜花田的鮮黃和人民鮮紅的血,濟州島就像漫畫中這樣被“焦土化”了。



高寧逸KO Young Il【開口說話吧!寧逸】


高寧逸出身首爾,是一個社運青年和文藝青年綜合體,目前正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編寫作品【藍色邊緣】。 因為過去曾經參加反政府的學生運動,在服兵役期間被捕。這一篇【開口說話吧!寧逸】回憶作者和其友人們在90年初一邊就學一邊參加學生運動的情形,和這些人現在的生活,有熱情理想,有懵懂無知,有矛盾和磨擦,體現了韓國當代青年對政治和生活的苦惱及無奈。


白鐘敏BAEK Jong Min【噔噔噔~噔!】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故事就像等待果陀的兩位主人公一樣,什麼事也沒發生,只是兩人在白無聊賴中不斷地說些傻話。“白鐘敏試圖用自己的朋友間的平淡對話,描繪一種從不堪負荷的社會約束中解脫出來的輕鬆氛圍。主人公以一種無為的姿態維持著一種安祥的氣氛,他們不想讓世界搖晃動蕩。”



崔鏡珍CHOI Kyung Jin【十九歲】


崔鏡珍在首爾邊緣的城南出生長大,她是相對於城裡的邊緣人,在學時也是學校的邊緣人。短篇故事【十九歲】描述她成天喝酒鬧事被父親毆打處罰的高中生活。自小愛畫圖的她還在那時以老師為主題畫了色情漫畫,雖然崔鏡珍是鬧事王,朋友們卻羨慕她有一技之長,其他人各自擔心著未來,已經開始找起工作。在故事的最後被父親打逃出家的崔鏡珍和母親坐在河邊,她說“現在說哭就哭...挨打的地方還是很疼的,不是這麼慘的話,人就是麻木了,這也太可笑了.....”